从“我爸是李刚”到药家鑫再到李天一,这一桩桩一件件的残酷现实摆在眼前,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家庭教育的缺位与青少年犯罪之间那显而易见的联系。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青少年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是否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命运,然而,现实的状况却让我们无比的痛心。
李天一,一个年仅16岁的少年,已曾因寻衅滋事被劳动教养,现又因强奸罪被刑事拘留。李天一的父母都是星光熠熠的明星,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提供了优渥的生活条件,但是除此之外呢,除了物质上的满足外,他们是否关心过自己的孩子,是否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变化,是否对孩子的教育尽过心力,是否明白青春洋溢的少年是如何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成长空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至宝,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多为独生子女的年代,从父母到爷爷奶奶,到外公外婆,这个家都围着这一个“宝贝疙瘩”打转,对孩子过分的宠溺和纵容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结果。然而这份宠溺导致的是孩子性格的骄纵,是极度的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扭曲,是心理的极度脆弱,这份纵容所宽纵的是孩子社会责任感的极度匮乏,是社会适应能力的薄弱,是对困难和挫折的逃避和怨愤,是对诱惑的难以抵制,在这种宠溺和纵容下成长的孩子,一旦离开这个温暖的“牢笼”,失去保护的“枷锁”,他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状没有充分的辨识能力,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无法抵制,走上错误的道路,滑向犯罪的深渊便是无可挽回的趋势。
有对孩子过分宠溺的父母,当然也有对孩子漠不关心的父母。有的父母因为工作繁忙等种种原因,将孩子丢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保姆、邻居来照看,十天半月不回家,也就与孩子之间没有任何交流,久而久之,彻底的脱离了孩子的成长轨迹,除了物质上的满足外,这些父母在精神上给不了子女任何的财富。这些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为了填补自己空虚的情感,目光自然向家庭之外发展,而青少年群体又是一个冲动、盲动的群体,他们很容易被那些所谓讲义气的社会团体吸引,进而走进他们,也同时走上一条不归路。有的孩子打架滋事,甚至敲诈勒索,有的孩子拉帮结伙,偷抢拐骗,有的孩子为讲哥们儿义气,举刀砍伤自己的同学,有的孩子为了上网,盗窃钱财,曾经发生过一起这样的案例,一个年仅14岁的初中生,沉迷网络,为了上网,他先是偷自己父母的钱,被父母发现后的一顿打骂,并没有帮他走回正路,他把脑筋动到了一向疼爱自己的爷爷奶奶的身上,一天晚上,趁爷爷奶奶睡着后,就到爷爷奶奶屋中翻找,响声惊动了睡梦中的奶奶,已经不顾一切的他将菜刀砍向了自己的奶奶,最后,他只在奶奶的口袋里翻出了用来给他买早餐的两元钱,他悔恨的泪水再也唤不回九泉之下的奶奶,他自己的余生也将在高墙内度过。
这些惨痛的结果,让我们惊醒,深思,让我们意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首先父母要起到表率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孩子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模仿着自己的父母,所以温和、理性、和睦的父母形象对孩子来讲是必要的;其次,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必不可少,孩子往往是脆弱而敏感的,家庭气氛的和睦与否,孩子往往能够最先感知到,父母之间出现问题,应采取理智、民主的方式解决,有时可以要求孩子一起参与家庭纠纷的解决,让他感觉到父母对他的重视和关爱,如果父母之间总是暴力相向,那在孩子的认知里,暴力就成为解决矛盾问题的首选方式;再次,要培养孩子的自主、自理、自立的意识。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但子女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总有一天,他们要进入社会,要独自飞翔,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处理自己的生活琐事到自己面对所遇到的困难挫折,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要让子女意识到,父母是作为最后的后盾站在子女的背后,但子女本身要自己去面对生活,要对自己做出的决定和选择负责。
家庭教育是一堂深重而漫长的社会课题,怎样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并非千篇一律,每一个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对他的教育、关爱也必须采取不同的形式,这需要在孩子的成长中不断的去探索和发现,这要求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不能仅仅体现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上、心理上、精神上,为了不让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